好書分享

池上日記


心得作者 林晏如 / 佳作 類別 圖書 館藏 瀏覽館藏
心得

       身為台灣人,東部的美也曾經路過、看過、住過,雲山水就是自由自在的走,但是詩人心中有詩,所以讓東部的美在文字中活得奔放,縱谷的雲在山巒谿谷間舒卷,大山篤定,流雲來去,一切的大地氣息,「有時候覺得,風景其實是一種心事。」很喜歡蔣勳寫的這段話。多少風流往事,付於雲瀑中,一大片流瀉的是山水自然的聲音,同時也是所有旅人自己內心的共鳴聲吧!

       全書分成兩卷,剛開始我是被四季流轉之美的文句所吸引,縱谷春季是一位女子,有淡紫花香繚繞;池上的夏季,是風的獨秀時間,「有風,可以看到風行走的姿態,在稻葉上滉漾、搖曳、翻飛」蔣勳是這樣描述的。最能體現秋天的是大坡池面了,疏疏落落幾朵荷花兀自開落,臨水自鑑,不爭春夏,只有秋天的悠長。冬季最特別是燒田,田裡留下一道道粗獷焦黑的痕跡,蔣勳說那是顏真卿的墨色,像極了他力透紙背寬闊沉重的線條,就農業學而言,這是稻稈翻轉後的肥料概念。

       卷上是寫山水影田,每一段落交織自然與人文的故事,農業的陸續發展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,自尼羅河狹長的河谷地,自廣闊的黃河和長江流域。而在台灣,池上每一塊稻田旁都立有木牌,上面寫著耕種者的名字,好像大地是母親,牽著各自的孩子般,由土地無私孕育出來的產品,大家享用,有多的數量就分給其他的人,不用區分你我,這種共享精神,彷彿療愈了臺灣社會的躁鬱與憂慮感。

       現今社群網站的群立,全球瘋觀光,人變得好像是用最浮淺的方式速食一個地方的自然、景觀、文化。速食使人的健康容易發生病變,一些反省性強的城市國家已經努力推動「慢食」。但是只有吃東西慢,其實沒有用。人類文明的「慢食」,猶如一粒種子放進土裡,要耐心等待這一粒種子發芽、成長、開花、結果,才能收穫,這是從農耕中體認的心情。農業,是過了慓悍的游牧狩獵時代後,安靜下來,學會了尊重自然秩序,星辰流轉,了解了季節變化,晴雨寒暖,日出日落,才懂得漫長的等待後悠然的生活。

評價 共 1 人推薦

 

←回上頁↑回頂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