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書分享

話語、雙手與藥


心得作者 李景行 / 佳 作 類別 圖書 館藏 瀏覽館藏
心得

    去年年初,不經意的一瞥,在書架上看見這行字,一股違和感油然而生,因為似乎不是習慣的中文用詞,翻開後果然見到原文:

 

There are three ways by which one person, the physician, can help another person in distress: words, drugs and hands. 

 

    一般認為,拯救病患最有效的是藥物或手術刀,但卻被放在第二,對話被列第一,心中充滿疑惑。數年來,賴醫師觀察到,醫一、醫二年級同學普遍較感性,容易激發出愛心與熱情,他們對於醫學人文課程較有興趣;但醫五以上同學進入醫院,開始見習、PGY和住院醫師訓練,往往認為知識與技巧才是真正的科學,對於醫病態度的改善或是病人受苦的敏感度逐漸喪失興趣。望聞問切的基礎功,被各式高科技檢查取代,醫院競相標榜,徒然浪費醫療資源,創造獲利了卻扭曲了正確醫療觀念。  

    讓我想起宋朝青原惟信禪師的一句話:「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,及至後來,親見知識,有箇入處,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而今得箇休歇處,依前見山祇是山,見水祇是水。」此即我們常聽到的:「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還是山。」初踏入醫學領域的醫學生,看到病人的苦痛,與生俱來的憐憫之心自然而生,雖然尚未有充分的學識素養,但望聞問切的重要性,銘記於心。及至修習專業課程和進入醫院學習,龐雜的醫學知識令人目不暇給,先進的檢查設備,短時間內便能一窺究竟,使得醫生越來越倚重檢驗結果和數據;眼前的病人形貌日漸模糊,醫生寧願花時間看螢幕上的數據,也不願意好好看著病人(視診),與其對話(問診)。但行醫數年後,逐漸了解醫學知識與科技的囿限,與其等待抽血結果,用心觀察病人,便能發現黃疸或貧血徵兆;從對話中,便能了解家族或個人病史,免去耗費醫療資源。此即醫生面前最重要的,還是人,而不是冰冷的檢驗報告。治療患者的,不是藥或手術刀,而是對話和雙手,視診、問診後,接之以觸診、聽診,此四便是西醫診斷病人的理學檢查,對應到中醫的望聞問切。如果認為醫學是門科學,不會是真正的醫者,醫學無法脫離人,是一門藝術科學,誠如其在古希臘文的含意。  

    與糾纏病患的病魔奮鬥過程中,失敗無法完全避免,賴醫師也勉勵後輩:「醫療是希望工程,即使發現沒有魚也不必懊惱,因為已經享受一個充滿希望的上午。」一如電影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(Peaceful Warrior)中,蘇格拉底對於登頂後,發現只是為了一塊不起眼的小石頭而生氣的丹,告訴他:

 

The journey brings the happiness, not the destination.

 

    這句話道盡了,人生態度與處世智慧,努力過即使結果不盡人意,也不必氣餒。對於醫者,也是勉勵,大地萬物面前,人顯得渺小如沙;浩瀚知識當前,人的無知令人惶恐。但又何礙於求知之路,願不懈發掘醫學的未知,盡可能幫助更多的人。

   

評價 共 5 人推薦

 

←回上頁↑回頂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