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書分享

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


心得作者 王琦 類別 圖書 館藏 瀏覽館藏
心得

        此書是由google頂尖工程師陳一鳴所設計的成長課程,藉由西方科學加上東方的禪學,讓人達到快樂、放鬆的效果,對生活壓力大的現代人有很大的幫助。

  五光十色的社會常常讓我們看不見自己,工作課業的忙碌,一天一天的消逝,我們何時曾靜心下來聆聽內心的聲音,現在的工作是我想要的嗎?現在的人生是我所嚮往的嗎?人生的初衷還在嗎?我們從一塊質樸無瑕的玉進入社會這個大染缸,漸漸的雕琢,磨練成一塊塊不同形狀,各有特色的藝術品,但我們不也正是那雕工細緻的師傅嗎?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,要變成怎樣的人生,掌握在自我手中。所以書中提供三個步驟,讓我們找尋自我。首先是專注力,「專注力」是所有認知的基礎,專注力的訓練可以讓我們增加對事物的理解能力,逐漸培養平靜又清澄的心靈,當對外界事物感受的透徹,也就更容易理解它的本質,而心靈的原本狀態就是快樂,藉由簡單的回歸心靈,我們也得到了快樂。他提供了一個極簡單的練習法「靜坐冥想」,只要兩分鐘,將專注力放在呼吸上,沒有任何目的的靜坐,只享受存在的瞬間。

  第二步是擁有自我認知與自主駕馭,當我們具有一定的專注力時,即具有高感受度的覺察力,可以思考自己想法和情緒變化的過程,能夠跳脫原本的框架,以一個客觀的第三者角度來觀看事情。我們常常因為外在事情影響情緒,現在人抱怨的多感恩的少也都是因為只看見自己的利益,無法看整個大局,當事情牽扯到自身的利益,整個角度就會不同。所以一旦能做到跳出框架,就能建立深刻的自我認知。達賴喇嘛說,我們無法阻止不健康的念頭或情緒升起,但我們有能力放下它、讓它消逝。訓練有素的心靈,能在情緒升起的當下就讓它消逝。佛陀用很美的意象來比喻這種心靈,如同在水上寫字,字在寫下的瞬間就消失了。放得下,才會有新領悟,當我們感受到痛苦,其實痛苦不是來自於事物,而是來自我們對事物的看法,束縛了我們自己,解鈴還須繫鈴人,放下執著與厭惡,我們就能更清晰的體驗生命,享受不一樣的人生。

  最後一步培養同理心跟善念。當我們心裡常想什麼,就會成為那樣,如果你遇到的任何一個人,你本能的想法就是「我希望這個人快樂」。最後就養成習慣,你的善意就會顯示在容貌、姿勢、態度上,大家就容易被善良個性的吸引,漸漸地這份真誠就不知不覺感染別人,創造了信任,也讓公司同仁相處融洽,促成高生產力的合作,增加公司產值與效能。只有親身體驗才可以感受這方法的神奇,它改變了我人生的態度,創造了人生的深度,我會一直用著正面的力量去面對每一項挑戰,迎戰每一天!

 

評價 共 3 人推薦

 

←回上頁↑回頂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