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書分享

當醫生遇見siki


心得作者 潘有法 類別 圖書 館藏 瀏覽館藏
心得
當醫生遇見siki
 
作者:賴其萬醫師
 
選讀原因:看到書上有證嚴法師推薦,覺得這應該會是本好書。雖然書名中的”siki”看起來怪裡怪氣的,不過還是借回來仔細閱讀。
 
內容節錄與賞析    
一、「siki」意思是我關心你,而你也關心我。哪一個文化有一個單字能像印第安的「siki」一樣,一個單字就能表達互相關懷的意思。
 
à醫病關係的重新建立與「siki   
    本來大家可能以為醫病關係是醫生關心照顧病人,而病人因而感激尊敬醫生,只要維持好這種關係就達成好醫師條件之一了。作者和病人不經意提到自己要做胸腔X光檢查,病人竟然會替醫師禱告。哪一位醫師不會因此而被深深的感動?原來醫生和病人的關係也可以是「siki」。
 
二、「賴醫師,我知道你們醫生都不肯輕言放棄但今天我想問你的就是,再接受那種治療來拖延這一場絕對打不贏的仗,是否值得做呢!」
à治病和生活品質間的取捨
    醫生常會以病情的反應來衡量醫療的成效。然而卻很容易忽略了我們所面對的不只是「病」,更重要的是,我們面對的是「病人」。對病人而言,如果病的治癒沒有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時,那就失去了意義。安寧療護的本義應該就是出自於此!對於已經幾乎沒有生存機會的病人,可以申請在安寧病房休養,這樣就可以免受一堆化療、奇怪的檢查等的痛苦,度過安詳餘生。
 
三、一位整形外科的總住院醫師巧經車禍現場,他立刻給受傷的醉漢做氣切,救護人員來到後也都稱讚有加,但司機卻要求他留下姓名,醫師為善不欲人知,但是司機說萬一將來有醫療糾紛才可以找到他。這醫師回去還被因此教授訓了一頓,從此心灰意冷。
à醫師不是神人,社會大眾應重新思考什麼是「好」醫師。 
    對醫護人員而言,病人的感恩圖報或是社會的表揚都是次要的。醫護人員需要社會對他們有適度了解尊重的制度。對醫護人員的要求重要的是動機純良、用心善良,而不是以治療的結果來判定功過。如果社會制度使的每一位熱心助人的年輕醫生,都在痛定思痛之後,決心不再助人,到底誰吃虧呢?
小想法:身為醫學系低年級學生,對目前台灣的醫病關係有點憂心,希望大家看了這本書之後,能夠了解原來醫病關係可以是siki。
評價 共 1 人推薦

 

←回上頁↑回頂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