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書分享

沙特劇本《無路可出》(No Exit)


心得作者 廖子綺 / 佳 作 類別 視聽 館藏 瀏覽館藏
心得

    故事場景發生於一個沒有窗戶、無法關燈也無法得知日夜的封閉空間,三位主角只能在此房間分分秒秒面對彼此,歷經「多重」禁閉:空間、自我、他人。在這空間裡每天唯一能夠進行的事,不是封閉自己,便是與他人互動,但不管哪一選擇都無從逃避,只能投入當下,因此發現此空間便像是生前自己不願來到的「地獄」,沒有可怕的刑具,僅以人性折磨彼此,誰也不願坦承,互相欺瞞,再痛苦卻也無法以自殺結束生命,因為他們事實上早已死亡,只能永遠陷入如此的惡性循環當中⋯⋯

    在劇中,高談反戰與和平,卻懦弱的新聞記者-加爾辛曾向他們說:「讓我們閉上雙眼,盡量忘記彼此的存在。」其實,只是害怕別人關注自己,因為關注便會被彼此牽制,讓人感覺被侵犯,在這個世界上,我們想像別人對自己的行爲作出評價,只要有任何一個其他人的存在,我們便會不斷與自我對話,害怕自己被貼上標籤、害怕自己與其他人不同,「差異」讓人陷入一種恐慌,於是不斷遷就他人、委屈自己,讓自我陷入於「肯定」和「否定」的深淵裡掙扎。在沙特的寫作之下,三個角色之間,此種「你看我,我又看你」的情形有著特殊的哲學意義-「對他存有」、「對己存有」;如同加爾辛心裡所感,當一個人發覺自己正被他人注目時,便覺得不安,成了他人的「對象」,為了要重新肯定自己,只能重新轉化他人為「對象」,而在人間裡,其實所謂的人際關係,便只是在互相壓制之下,孤獨地自我掙扎以成就自己的自由。

    在三人互不理會對方的時光持續一陣子後,愛思黛爾試著找出一面鏡子,希望藉著看到「自己」,來證明自己真的存在於當下;而同時加爾辛也渴望有個人真心願意告訴他他存在的真實性,由此可顯現出他們兩個人極需要依靠他人來證實自己,活在他人眼光中。而剩下的一人-依奈思,起初來到地獄,便認清現狀,瞭解自己應該坦誠面對自己內心,並不需要透過外界的聲音來肯定自我。

    最後,當封閉的房間有了出口,卻沒有任何一個人選擇離開,因為他們終於明白,人生的快樂、痛苦與否,不在於他們能夠逃到天涯海角,因為就算再逃避,也無法走出他們自己內心一個叫做「良心」的房間,唯有他們真實面對自己,不再逃避當下,才能真正走出屬於自己的「活路」。而在無路可出此劇本當中,最為著名的一句話便是:「他人即地獄」,可見證於沙特所堅信的「無神論」,呼應尼采的名言:「上帝已死」,其實沒有所謂的地獄,只有人與人,我們總希望活在他人美好的印象中,不敢面對真正的自我,但只有透過其他人的存在,才能逼迫我們重新檢視自己,並證明自我的存在價值。    

評價 共 5 人推薦

 

←回上頁↑回頂層